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閱讀心得】龍瑛宗「パパイアのある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其實這篇算是中篇,
而且網路上也有中文翻譯全文可以閱讀,
所以我就不寫劇情介紹了。

最後面會放這本雜誌的介紹。

劇情簡介→(文化部臺灣文化工具箱)

客家雲上的龍瑛宗資料→

葉笛版譯文→(客家雲)

張良澤版譯文→(遠景版讀墨付費電子書)

先說一下上面提到有兩個譯文,
在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博客來連結)當中收的也是張良澤版,有提到這個版本經過龍瑛宗先生本人的校閱。
這個版本最早其實是在1992年出版的,不過張先生更早就已經譯好。(遠景是1979年出版)
總之兩個版本的譯文風格差很多,在此不做比較,請大家自行閱讀。

張良澤版的開頭可以參考這個網頁→(沒有全文)

只提一點就是我會判斷張先生比較早譯,一方面是經過作者校對,
另一方面就是裡面保留了一些當時的語言,
比方豚肉或者餓鬼,這在葉笛版本就譯為豬肉及小鬼。
雖然不一定需要不過兩個版本都沒有加譯註,
葉笛版有些作者註不見了(直接修正為現代用詞)。
ps. 當時的作者註應該是寫給內地人(日本人)看的,因為有一些用詞台灣本地才有

日據時代台灣小說選這本書其實以選文來說頗為推薦,
只是書名「日據」就透露了點什麼(什麼),
但畢竟序文沒寫太多,就算了。
只是遠景版前面有放「出版宗旨及編輯體例」內容讓人看了不是很舒服。
葉石濤先生寫的【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總序】則比較像文學史就還好。
這兩段都可以在讀墨的頁面試讀部分看完。
--剛好無法看到小說的段落--
這部分就請大家斟酌服用 ~"~

另外對龍瑛宗本人有興趣的話,
國立台灣文學館有出龍瑛宗全集,
中文卷八冊一套;日文卷六冊一套。
比較麻煩的是日文卷有半數內容是影印的……
當然是比沒有好啦 QQ
而且也保留了當初的插圖。
並且日文卷的第六集有收文獻資料,
我有先看過一圈才來寫這篇,因為很有趣(咦

好那天跟人說我劈頭就要說龍瑛宗文章寫得不好(喂
文獻的日本評論當中有人提到其實龍瑛宗得到入選以後,
有些日本人表示黑人問號;更多台灣人表示寫這麼爛為何 (ry
當然部份台灣人就是羨慕嫉妒恨的發言,
最重要的就是當時台灣已經有發行文藝雜誌,
然而龍瑛宗並沒有投稿給那些台灣的雜誌卻直接投到日本大手改造去。
--有多大手呢就是目錄翻開來有1/3作家都在文鍊圖書館裡--
(包含小說之神志賀直哉與文學之神橫光利一的連載)

當然這個爛不是真的爛,
嚴格來說就是……國中到高中生的日文吧(?)寫得不錯的那種。
友人只讀了中文譯本,然而我因為習慣因素選擇先讀日文。
當時他問我「譯文用了很多疊字,不知原文如何?」
好的,原文真的很多疊字,雖然這也許意外地給人南方小島黏膩的氣息,
但是不得不說這給人有點……詞彙不足的感受。

再來大概就是日本評論也有提到的幾個小問題。
畢竟這篇算是龍瑛宗小說出道作,
所以這等程度的問題其實是在可接受的範圍XD
日後可能有改進的部份包含:
第三人稱敘述的小說卻不時彷彿以第一人稱寫成。
對話長到讀者都要斷氣了講話的人怎麼沒斷(
而且還是演講的語調在講對話。

評論者還不禁質疑起改造社只說入選但入選理由卻連半個字都沒說的理由。
當然是有很多大人的問題,評論者也想了很多

其實我自己在閱讀的時候(日文)也會看一看錯亂心想等下現在到底誰在講話(喂

比較麻煩的問題我覺得很難說是好還是壞。
簡單來說就是其實要講的事情太多,
所以很難判斷重點到底是哪個。
雖然主線應該是知識份子的無力--
這點在日本評論當中也有人擴張到認為這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問題,
不過因為還提到一些內地人(日本人)/本島人(台灣人);知識份子的階級意識;
女性自主&女性相關社會問題;批判資產主義……等等,
於是很難抓到他是否有特別想針對哪個主題。
這也是為何大多數評論感想都覺得他就是描寫那個時代的狀況。
所以對日本人來說,這篇好在提供了他們不認識的台灣風景;
而對台灣人來說,這篇紀錄了當時的台灣困境及社會現象。

講到對日本人來說這是描述台灣風景的文章,
其實這也被認為是改造社選這篇的原因之一XD
有人認為日本人的小說已了無新意,
當屆芥川賞選的作品一篇太做作一篇太神經質,
(1936年下半期石川淳《普賢》、冨澤有爲男《地中海》)
木瓜還比較質樸又現實,
雖然有著想寫成小說卻抓不到重點的問題。

回到改造社真的是什麼評語都沒給喔就大喇喇放一個
這次有八百多篇投稿我們選了這兩篇喔請大家多多指教。

就算讀者沒有變成宇宙貓咪臉我想另外八百多個投稿者應該都滿臉不解
也難怪大家要覺得有各種大人的問題

這些大人的問題包含了
改造社想向日本人介紹台灣人的小說
--所以沒有驚天地的好棒棒也還是放了--
--(可是反正日本的也沒啥好放)--

因為很久沒有台灣人的好放惹,給大家嘗新聞香
而且裡面有稍微戳了一下殖民地問題--我們編輯不好說--但大家看一下喔

尤其是最後這個可能就是偉哉改造社啥也沒說的原因
雖然關於殖民地問題有人會覺得他是不好寫太多,
--以後來的說法就是怕他被請去喝咖啡--
不過我覺得一方面也是前面提到的……
其實這篇小說裡面想講的事情太多,
而內地人與本島人的差異問題並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劇中主角自己也對於非知識份子展現出一種近似歧視的態度,
所以其實不是單純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差異,
而是整個社會有一個無形的階級制度。

這個階級制度是由殖民、知識(學歷)、資本、性別等多重領域堆疊而成的。
但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主角到頭來半放棄人生,
但作者本人則選擇用寫作的方式發表他看到的問題,
試圖讓社會注意到這件事情。
然後他應該一輩子都在做這件事情,
用寫作/創作來告訴大家社會上有什麼樣的問題。

應該差不多這樣吧~給有耐心看到這裡的人(欸)
這篇文章最初刊登的改造雜誌,1937年4月號。

封面

目錄

作者介紹&第一頁


(順帶一提另一篇入選作並沒有收錄在雜誌當中)
(八百多篇列了這麼多佳作但只刊了木瓜)

我買的這本很神奇,
應該是前主人貼了剪報在上面。(其他篇也有)

還改錯字寫感想(別篇的感想XD)
翻了一下這個剪報是台文館全集日文卷第六集有收的,
p134那篇的當中一段(該篇其他部份是講別的文章)。

另外放一下台文館全集上面影印版本的第一頁,
大家可以看一下清晰度的差異XD

(改造雜誌)

(台文館全集)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還請幫我拍拍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