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有想一下這本到底是賣三木露風還是賣雨田光弘XDD

棉被(新雨出版)裡面收錄三篇,
分別是《棉被》、《一名士兵》、《重右衛門的結局》
收錄順序非常妙,剛好是發表的相反。
發表順序是重右衛門、一名士兵、棉被。
花袋是發表棉被之後才成名的,
但嚴格來說我比較喜歡後面兩篇。
雖然內文只有友情,但還是放一下我的文庫本……
這三個封面都是用武者自己畫的圖做的。
上面兩本是新潮文庫、下面是角川文庫。
但新的版本可能已經換過封面,要特定封面必須在日本的二手書店店面找。
中文版譯本也是把「友情」和「愛與死」放在一起,
不過下面感想只有重看了日文本「友情」的感想。
跟圖書館借的是小知堂版,不過立村有出了比較新的版本,所以應該不會太難找。
這部作品是鷗外第一篇長篇小說,在這之前包含舞姬等都是中短篇。
『青年』的主角當然是一位青年。他從鄉下來到東京,為的是想成為一名作家。
然而他在東京的生活雖不困擾卻在各種奇妙的地方出現困惑,故事最後不像有結局,但青年顯然已經決定告別這些讓他困惑的事情,雖然不見得有方向了。
故事當中包含因為主角是鄉下人而對所謂都市裡一些事情的困惑,比如那些神奇的聚會XDD
文學講座還好,但若不是遇到大村,約莫主角對於除了演講者以外都是一臉呆滯。
更不要說後來什麼三教九流的人都來的聚會,主角根本一臉搞不清楚狀況。
破戒的題名、加上古早小知堂中文版放了個寺廟當封面,
搞得好像是打破什麼規範。
但其實完全不是。至少作品重心不在那裡。
破戒其實主題是社會歧視問題。
中譯本雖然翻種族歧視但其實比較像種姓,因為是階級問題。
但古時候(?)的人對於所謂的下層階級的歧視的確嚴重到根本不覺得他們是人類。
某些國家對於其他種族的確也是這樣啦……
總之主角就是一個隱瞞自己祖先至父親都是所謂的「穢多」(由於地位繼承,他自然也是),很努力想要出人頭地卻又各種膽戰心驚。
喜歡一樣是穢多卻勇於表達自己意見的作者大大和他的作品,就算大家都知道主角喜歡那作者,他還是常常畏縮於不敢說出來。
收錄於犀星「愛の詩集」當中的一小段文字。
《原文》
「故郷にて作れる詩」の終りに
私は加賀の金沢の市街をつらぬく犀川のそばで生れた。そして寺院で育つた。私はその寺院の寂しい一室に、いつも読んだり書いたりしてゐた。私のよき父は茶が好きで、茶をいれては茶の間から呼んでくれて、二人で朝や午后やを匂ひの高い茶をのんだ。それが私の読書や詩作を非常に慰さめてくれた一つのものであつた。その古い庭には秋は深い落葉が埋れて、野分のかぜはいつも寂しく吹いてゐた。いま父は病んでゐる。この集がその生前にできればどんなに嬉しく思はれるであらうぞ。それを思うて心ははやまるのだ。
千九百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父はたうとう此の詩集の印刷を終らない中に逝去された。そのみたまにささげる。そしてそのみたまを呼ぶ。
翻譯下收》
現在對漱石印象最怨念的就是當年千元鈔沒留下來……(咦)
長篇著作看了是有看,也有買了幾本還沒看的。基本上我確定自己看過的有「我是貓」、「少爺」、「心」、「三四郎」,但要問我哪幾本劇情是哪些我就……咳。另外散文有「玻璃門內」、「文鳥」等。
但若問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作品,那卻是「夢十夜」。
該隱的末裔
有島武郎
長長的影子在地上拉過,他牽著細瘦馬匹的韁繩,默默地走著。他的妻子則背負著巨大又骯髒的行李布包、以及頭大卻身體細瘦,宛如章魚一般的嬰孩,拖著有些跛的腳步,在二十來尺[1]之後亦步亦趨地隨著前者的腳步前進。
北海道的冬意直逼天空。由日本海上穿過內浦灣[2]而來的西風,掃過那被稱為蝦夷富士的馬卡麗奴普莉山[3]麓下連綿的膽振[4]大草原,吹起洶湧波濤、又剷平那痕跡。那是非常寒冷的風。抬頭一望,馬卡麗奴普莉山的山頂都已是白色堆雪[5],山頭稍稍傾前、好似咬牙對著冷風,默默地聳立在那兒。待得昆布岳[6]的斜面上聚集了小小的雲塊,日頭也將沉。草原上連棵樹也沒長。那幾乎令人感到寂寥的垂直道路上,就只有他及他的妻子,搖搖晃晃地彷彿兩叢樹般前行。
我不談所謂詩
由於有詩的講座,我好幾次被委託寫些關於詩的事情,但我現在內心狀態是一行也寫不出來所以並沒動筆,一位編輯便來強硬地談判,使我只能閉口不語、打算堅決辭退這件事,結果對方說那麼您便寫自己無法動筆的緣由吧,我只得無可奈何的提筆。
川端康成三十講
橫光利一
應當繼續發展之新進作家。(因此現在就寫印象等東西的話,會覺得對於川端來說等於幫他蓋棺定論。)
公祭名人(我母親的葬禮他也有來。)
批評名人(總是毫無懸念地用力戳在下愚作。)
短篇名人(比方說「公祭名人[1]」這類就是。)
隨地小便名人(沒有印象他曾經有被警察抓到過。)
口罩
菊池寬
畢竟我的體型肥胖,雖然在他人眼裡看來十分健壯,但其實我的內臟可是比別人都來得還要脆弱,這我自己是再明白不過。
走路就算只是有點坡度都會氣喘吁吁,爬個樓梯也是。當我還在當新聞記者的時候,若是前往各行政單位等處,奔上偌大建築物的階梯以後,就算人家已經帶我到預定拜訪之處,我也仍是上氣不接下氣、完全無法馬上開口說話。
我的肺部也不怎麼強悍。即使是打算深呼吸,將空氣往肺裡吸,到了某個程度馬上就會覺得胸口十分痛苦,無法再吸入更多空氣。
寂寞島嶼
中島敦
這是個寂寞的島嶼。
島中央是一片井然有序的芋頭田,周圍則被露兜樹、檸檬、麵包樹及烏克爾樹[1]等各式防風林木包圍著。而那外頭是連綿的椰樹林,再往外去是白色沙灘、海、珊瑚礁這樣的順序。雖然美麗,卻是個寂寞的島嶼。
島民的住家散落在西岸椰樹林之間。人口大約是一百七八十上下吧。於此之前我還曾見過幾個更小的島嶼。我知道有那種整座島上都是珊瑚碎屑、一點土壤也沒有,連芋頭也種不出來的小島(芋頭對於這些島民來說是相當於米飯的糧食)。還見過由於蟲害的關係,所有椰子樹都枯死的荒涼島嶼。除了那人口僅只十六人的B島以外,沒有像此處如此寂寞的島嶼。為什麼呢?理由只有一個。此處沒有孩子。
記小泉八雲
佐藤春夫
讀了小泉八雲全集,最佩服的就是這位詩人同時是位偉大的評論家。這與正岡子規在某方面來說也兼任大評論家,實在非常相似。這件事情乍看之下也許令人大感意外,但並非不可思議。無論是什麼職業的人,能夠專職就表示具備該職業相當的見識。如果沒有那等見識之人,即使略有才能,那才能也會在工作之時逐漸抹滅,而無法成就大事。
眾所皆知八雲是位自己教育自己的人。也就是說,能夠造就出那樣的八雲,是由於他自己內心有位好老師,而我認為那好老師便與其評論性的一面有所重疊。八雲曾在他的課程當中提過:應該要警戒的,便是獨自學習的人非常容易陷入provincialism的弊害──諸如此類的話(八雲有為provincialism這個詞彙添加適當的注釋,雖然我忘掉詳細內容,但簡單地說就是所謂的投書者氣質吧)。八雲肯定也總是時時提醒自己這件事情。
頭與肚
橫光利一
時當正午。特別急行列車滿載乘客全速奔馳著。沿線小站彷彿石子般令人視若無睹。
話說回頭,在這景象當中,那填滿列車的乘客當中混入了一個看似悠哉的小鬼頭。他頂著一副成熟表情佔了一個座位,開始將手帕綁在頭上當頭巾。然後用兩手敲著窗框大聲唱起歌來。
「吾家老婆啊
阿福哪啊
嘿唷嘿唷、
福上有福哪、
多福氣哪
嘿唷嘿唷。」
詩與詩人
中原中也
詩這種東西,是絕無可能自算計人生而生活的耐性當中誕生的!乍看之下,那耐性好似會讓人屢屢採取有智慧的態度。但智慧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若那是智慧,那麼智慧就成了千篇一律的東西,大家能想見千篇一律的智慧這種東西嗎?
我也並非對斯多葛主義[1]那種宏偉的論點一無所知。但說到底,斯多葛主義無法作詩!首先會讓人類變得偽善。注意了,世界上有著難以辨明的偽善!
加賀
德田秋聲
由於我很早便離開了故里之國[1],因此實在沒有什麼清晰的印象。而且我也不是非常清楚加賀全國的情況,所以試著就只談談金澤、以及出身金澤的泉鏡花君[2]吧。
金澤頗為寬廣、而且是個相當繁榮的城鎮。既然是個城鎮,所以也不清楚這兒能有多少與山川自然等的往來,不過能夠好好品味金澤色澤情調的,就是秋末冬初。自秋末起,每天都會吹著秋末特有的寒風。立在宅邸區各處的銀杏樹,那淡黃色的葉片在灰色天空中翻飛著,彷彿霜霰一般落下。現在也許沒有了,不過從前金澤很少使用磚瓦來做屋頂,大多是木板疊成、再壓上石子,霰會敲得板子作響。那聲音告訴大家,冬季來臨。金澤的房子,就算是町屋[3]也有許多都備有地爐,即使不會在裡頭焚燒柴薪,也會點起炭火煮東西等等。將門戶關得緊緊地,家中就像是洞穴內一般黑暗,那緩緩升起的灰白色霧氣當中,浮現出寂寞而陰沉的面孔,金澤人就是這樣聽著霜霰落到屋頂上的聲音。在那時節還會有海鳴。從金澤大約向北二里左右有金石[4]之海,那兒是翻躍著黑色波浪的北海。而那北海波浪的遠鳴,會一路傳到金澤城鎮中的每家每戶當中,到了夜深人靜時分,那秋末寒風方停歇便能聽見海鳴,實在有著令人說不出的惶惶不安。從沉睡中醒來於枕上聽著,愈發覺得那哀愁滲進了身子裡。等到冬季漸深,也曾在半夜裡醒來前去如廁時,自門板的間隙裡望出去,不知何時落下的雪花堆疊在樹木上,那蒼白的月兒綻著光芒越過枝頭,夢幻般不可思議的明亮室外,讓半夢半醒的雙目感到眩惑。想來雪女[5]會現身遊蕩的話,也是在這種夜晚吧,幽幽地烏鴉聲打破那雪夜破曉的寧靜。
【對月嚎吠】序
萩原朔太郎
詩所要表現的目的,並非單純為了情調來表現情調。也並非為了幻覺而描寫幻覺。同時也不是為了宣傳演繹某一種思想。詩原先的目的,該說是透過這些人,來凝視顫動人心內部之處的情感之本質,且讓情感大肆宣洩出來。
詩是緊抓住感情神經的東西。是活著運作的心理學。
父歸
小林多喜二
阿君在丈夫進了豐多摩刑務所[1]以後,約莫七八個月左右生下了嬰兒。而在分娩的期間,紡織廠那兒非得休假不可。對於進了共產黨的男人的老婆,工廠是無一日不想盡快辭了她,自然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因此阿君就被辭了工作。
為了讓監獄中的丈夫見見嬰兒,許久沒去監獄的阿君前往會面。丈夫的臉色稍微蒼白了些,但非常有活力。聽說阿君被辭了工作,他用編笠帽[2]敲打著桌子、非常憤怒。不過他還是用手搓弄著胸前的號碼布條,同時瞇起了眼睛看自己的孩子。然後帶些害羞地戳著嬰兒的臉頰,大聲笑了出來。
回去的時候,他說:「這樣一來我也安心了。畢竟我已經有後,也就不必再想些狡猾的方法離開這裡也沒關係啦哈!」
班長的請求
小林多喜二
老師。
我從今天開始要向您請假。這是因為大家都欺侮我、把我當笨蛋、我也再付不出學費了,而且先前就一直支付的戰爭花費也拿不出來了。就像老師知道的,我比任何人都要拼命念書、想變更偉大,但甚至連吉本同學和平賀同學他們也都說,不付戰爭費用的傢伙,是不能當朋友的。──如果連吉本同學和平賀同學都不願意和我玩,那麼學校就像是地獄一樣。
小泉八雲秘稿畫本「妖魔詩話」
寺田寅彥
十幾年前我曾經閱讀小泉八雲的小品集「心」[1]。而當中到今天我還最為印象深刻的,就是這本書作為附錄添加在卷末的「三首民謠」,當中的「小栗判官的敘事曲[2]」。這個故事據說是日本人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民族、不知從何時起傳唱的,本身就已經非常帶有異族情調,又從這位異於他人的西歐詩人筆下重新寫出來,一讀之下忍不住覺得就像是用來呼喚出神秘夢幻國度幻影的咒文。故事的背景看起來像是我們當今居住的日本,又總覺得有些像是距離日本非常遙遠、卻又與日本有著切也切不斷的深刻因緣的未知國土那樣。想想又或者是在英國諾森伯蘭,那偏僻小鄉村的森林沼澤之間所誕生的夢幻故事也挺有可能。
在那很久以後,我又讀了他的「怪談」[3]時,也有著幾乎完全相同的印象。
海與少年
小川未明
阿清與武子兩個人被母親帶著,來到了海岸邊。
「阿清你是男孩子,必須會游泳才行。這裡有位非常會游泳的老師,你要好好學習、記起怎麼游泳啊。」母親是這麽說的。
那天晚上,阿清和媽媽以及妹妹武子,在能看見海的房間裡,一邊吃著密瓜和點心,一邊聽旅館的人說了許多有趣的事情。當中最吸引他的,就是那在七八年前,有五六個旅行藝人,有一天急忙從這個港口,搭船出發的事情。有一個少年沒能來得及上船。船隻拋棄了少年,就這樣離去。少年雖然想追上去,但他們已經去到遠遠的海上,因此他束手無策,只能一個人站在岩石上,非常悲傷地吹著他的笛子。
海之少年
小川未明
今年暑假,正雄被母親與姊姊帶去了江之島[1]別墅避暑。正雄覺得海非常稀奇,因此每天從早到晚都前往海邊,撿拾收集美麗的貝殼以及小石子等,全都裝進袖袋[2]當中,覺得夠重了便抱回家,拿給姊姊和妹妹看,看著這些東西越來越多,他非常開心能夠帶回東京當土產。
有一天,正雄一個人走在海岸線上,享受著海上吹來的涼風,四處尋找著小石子與貝殼,邊說道:「快出來、快出來、快出現在我眼前。珍珠貝殼快出現啊。」
湛藍的海上那白帆的影子,看起來就像是飛翔的白鳥一般,天氣實在非常好。
在櫻花樹下的是
梶井基次郎
櫻花樹下埋著屍體!
這絕對是足以令人信服之事。要問道理何在,不正是因為櫻花能夠那樣燦爛綻放一事令人難以置信嘛。因為我不相信會有那樣美麗的事物,所以這兩三天總感到不安。但現在,靈光乍現的我終於明白了,櫻花樹下埋著屍體。這絕對能令人信服。
我的偵探小說
坂口安吾
我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偵探小說,但能夠將日本出版的所有偵探小說幾乎都讀過一遍,卻是因為戰爭。
戰爭時期不能喝酒、也沒有遊樂玩耍的地方、由於雜誌也不發行了,自然也不能寫什麼小說,剩下能做的事情就是讀書了。當時我是屬於一個叫做「現代文學」的同人集團,我在這群人當中聚集了一些偵探小說的愛好者,玩起了猜犯人的遊戲。
二葉亭四迷
翻譯究竟應該如何做,其標準因人而異,無法一概而論。因此我僅就自己一路走來的方法稍加討論。
首先,若是用閱讀的,外文並沒有什麼。但若仔細品味,它會有種獨特的音調、朗讀出來就會發現它的抑揚頓挫,也就是外文具備了音樂性質。因此,就算是聽別人唸它,也會覺得十分有趣。實際上文章的意思,要默默閱讀比較好理解,但若是自己知識不足而無法充分了解之處,出聲朗讀也能稍感興味。這的確是外文的特質之一。
吾並非大眾作家
中里介山
何為藝術
大眾這個詞句,不知是何時開始、又是誰給的稱呼,至少在這十年以前,所謂大眾文學這種文字,不管在文學史上、還是報紙上都未曾見過。
因此,我想多半是這十年內,某個人想出的稱呼,雖然不知是誰在何時說出這個詞兒,但我想應該不是他自己命名,而是在他們文人團體之間誕生的才是。現今所謂大眾文學之物,已經是非常一般性的稱呼,想來連文學史上也得添上幾筆,畢竟大眾文藝什麼的已經是人人掛在嘴邊的東西。